5月16日,藍生卓越講堂第三次核心管理干部集體學習在上海天佑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次學習以“醫保改革與醫院精細化管理”為主題,邀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經濟學教研室主任、中國醫療保險學會醫保支付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醫保局按病種付費政策首批講師團專家應曉華教授授課,安排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周克祥副院長介紹醫院醫保管理經驗和旗下三家醫院領導交流發言,公司卓立強董事長發表主題講話,旨在深入解析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邏輯,探討醫院精細化管理路徑,提升核心管理干部對醫改趨勢的把握能力、政策理解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為公司醫保管理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導。
公司董事長卓立強和公司及醫院、子公司領導班子成員與公司機關部門負責人等核心管理干部參加學習,醫院、子公司業務條線有關管理干部列席學習。公司副總裁兼書記陳樹林主持。
專家論道:解構改革邏輯,明晰發展走向
應曉華教授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現況、趨勢與醫院管理”為題,從醫療服務體系改革歷程和目標切入,全面闡述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意圖、體系建設和發展趨勢,從理論和案例結合上闡明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與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協同邏輯,深刻解析了醫保改革的理論邏輯和未來發展走向。
關于醫療服務體系改革,應教授分析了我國衛生總費用持續高速增長、住院率快速上升和每千人病床、醫師總量高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現狀和原因,認為醫改核心在于構建“以人為本”的整合型服務體系。關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應教授揭示了改革動因,系統解讀DRG/DIP支付的原理、DRG/DIP2.0的主要內容和難點熱點以及醫保支付的技術體系。他強調,醫保基金收支壓力倒逼支付機制創新改革,DRG/DIP通過“同質化服務、標準化支付”引導醫院轉型,我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目標是關注成本、績效和健康,引導合理服務、高質量服務。
關于醫院醫保支付精細化管理,應教授闡述了理論框架與實踐路徑,他認為精細化管理以數據驅動為核心,通過病種成本核算、臨床路徑優化實現資源高效配置,核心是建立“病組成本-支付標準”對標體系,聚焦高CMI病種提升學科競爭力。他強調,醫院需以病種為單元,組建“醫療-管理”跨學科團隊,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控費用結構,實現從規模擴張向成本效率的轉型。他認為,未來支付制度將向“病組+個體特征”動態定價演進,探索全病程打包支付與價值導向評價體系。他建議民營醫院要抓住支付改革機遇,在非基本醫療領域探索特色服務,通過商業保險對接、專病中心建設等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需建立“數據-管理-臨床”閉環系統,以數據證據支撐精細化管理決策。
公司總經理劉軼永、上海藍生萬眾醫院院長韓建新、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副院長周克祥、上海天佑醫院副院長劉斌圍繞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相關問題與應教授進行了提問互動交流。
總結經驗:主動探索創新,強化精細管理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副院長周克祥以“新形勢下醫院醫保管理的實踐與思考”為題,系統分享醫院順應醫保合規管理與支付方式改革強化精細化管理的成功做法。他指出,當前隨著醫保改革打擊欺詐騙保、集中帶量采購和支付方式改革持續深化,倒逼醫療機構轉變發展模式,規范醫療行為,提升服務能力,控制病種成本,優化績效考核。
談到醫院醫保合規管理時,他指出,醫院醫保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底線工程”,堅持政策導向、合規運營,控費提效、質量優先,信息賦能、精細管理,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指導思想,建立“三級管理框架”,搭建多部門協同(MDT)管理模式,落實行政查房、晨會、大周會、醫保管理委員會“一查三會”工作機制,狠抓醫保政策學習培訓全覆蓋,構建風控體系,落實自查自糾機制。談到醫院醫保支付改革實踐,他運用大量的數據和案例系統闡釋了吃透政策精神、加強數據監測分析、狠抓病案質量、強化病種精細管理等做法。談到適應醫保支付深化改革的思考,他與大家分享了醫保改革若干新政策、新舉措、新機制的理解,強調在醫保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新形勢下,醫院既面臨挑戰也迎來轉型機遇,要以支付改革為導向,主動適應政策變化,強化精細管理,推動臨床路徑優化和成本管控,加強多部門協同,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實現提質增效,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蘇州藍十字腦科醫院院長徐必生、深圳藍生腦科醫院副院長閆輝和曹長列就有關問題與周克祥副院長進行提問互動交流。
交流分享:聚焦一線實踐,探索有效辦法
上海藍生宏德醫院院長周宏宇、上海天佑醫院副院長劉斌、深圳藍生腦科醫院副院長閆輝分別結合醫院實際,分享醫院醫保管理的實踐與思考。
周宏宇院長分享了醫院2024年10月列入上海市“床日均費用結算”試點單位以來醫保管理的體會。他指出,通過嚴格執行醫保政策、科學分類處置、選準首要診斷和常態檢查監督,既保證醫保合規,又保障合理收入,還增強醫務人員適應改革的能力。下一步,醫院將繼續落實督查、加強培訓、深化研究,提升醫保管理水平。
劉斌副院長提出“向上統一思想、平行協同行動、向下壓實執行”的管理路徑,指出要通過常態化培訓強化全員政策認知,建立三級反饋機制優化高費用病種管理,聚焦數據驅動與臨床路徑優化,在合規框架內提升醫療質量與資源使用效率,提高醫院醫保管理水平。
閆輝副院長介紹了深圳DIP結算標準、目錄庫調整優化和偏差病例校準機制、特殊病例評議機制等特點,梳理分析了醫院醫保費用使用、CMI發展趨勢和過程精細管理等情況,提出了今后合規運營、精細管理、提高質量、提升效益的思考和打算。
戰略部署:把準改革精髓,實現卓越運營
卓立強董事長以“順應醫保改革,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講話,深入分析醫保改革背景與面臨挑戰,充分肯定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有效做法,對未來順應醫保深化改革、推進醫保卓越運營進行戰略規劃。
他強調,醫保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發揮醫保在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從2019年DRG試點到2022年DIP全國推廣,再到2025年支付方式2.0施行,醫保改革不斷推進。DRG/DIP 2.0版的核心變化包括病種目錄優化、支付標準動態調整、監管升級等,這些變化對醫院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要求,要積極適應集采深化、支付變革和監管從嚴的挑戰,正確處理業務增長和收益收窄、服務提質與成本可控的關系,提高醫保精細化運營管理水平。
他指出,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積極順應醫保改革,加強精細化管理,創造了建強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強化部門協調、完善智能監管、加強政策培訓和深入自查自糾的醫保管理經驗,取得了多次醫保檢查的免檢、閔行區醫保綜合管理先進單位和多次受到獎勵等成績,這些好的做法,很值得旗下醫院認真學習借鑒。他提出,未來公司醫保管理將聚焦于智能合規生態體系、數據驅動精準醫療、人才賦能與組織升級和生態協同與價值鏈延伸體系建設,打造“零違規、高效率”合規標桿,構建專業化、前瞻性醫保管理團隊,突破醫保依賴,構建第二增長曲線,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行業樹立標桿。
陳樹林書記指出,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醫保改革特別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中的杠桿驅動作用更加突出,對于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推動學科人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深化醫院精細化管理,提升病種管理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推動公司安全合規、卓越運營、高質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我們要緊跟國家醫保改革步伐,按照卓董事長的部署要求,深化學習研究,主動探索創新,不斷提高醫保管理卓越運營水平。他還推薦了今年4月18日發布的首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藍皮書”《中國醫療保障支付方式改革發展報告(2023-2024)》。